
《資訊潮》關於裝置
再用感恩開頭就顯得有些矯情了。來到最後一部份,裝置。在去年見識過同時執行行政、視覺程式與燈光裝置的苦難後,這次的製作開始前就已下定決心要將裝置製作交出去。一方面是為了減低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有更好的作品呈現。這次合作的蘇靖婷(Tina)是被自己找來當過兩次苦命工作...

《資訊潮》關於音樂
依舊得用感恩的心開頭,畢竟是在經歷去年製作後還願意再被我找來挑戰自我的的音樂創作-王奕軒(Ricky)。不同於去年以樂器演奏為主,這次雖然沒了現場表演的部分,但卻多了一份要與肢體表演者合作的挑戰。究竟對二度踏入不歸路(?)的Ricky來說,這次是用怎麼樣的角度來創作呢?就讓...

《資訊潮》關於舞蹈
用著感恩的心來為這篇開個頭,一位對舞蹈肢體一點概念與人脈都沒有的製作人想要在沒啥預算的情況下找到一位願意合作製作的編舞者,這個機率應該非常低吧。所幸,在我翻閱著去年藝穗節節目冊,一團一團去詢問時,就讓我遇到了一位願意來聽聽我到底想做啥的編舞者,然後還真的就這麼開始製作了。感...

《資訊潮》關於節目
又到介紹節目的日子了。在撰寫這篇的同時,才發現去年的7/8正是《訊號的減數分裂》首篇介紹文章的刊出日。當時抱持著寫給自己當作紀錄的心態開始的系列,雖然不清楚到底對節目推廣本身有多少效益,但也漸漸變成一種習慣。同樣的,藝穗節就是要端出些很難用三言兩語讓大家知道在做啥的演出。因...

《解構計畫─聲樂》關於歌曲創作
在決定這場音樂會橫跨到現代與當代的那一刻起,「至少要有一首由當代作曲家所創作的作品」這個念頭可以說立刻決定的。對於一位對古典音樂完全外行的人來講,怎麼好好的去向作曲家表達本次音樂會的想法,以及很務實的溝通製作時程與方式實在是非常有趣的經驗。雖然還沒辦法在音樂會前讓大家在聽覺...

《解構計畫─聲樂》關於燈光
依然記得去年作為音樂會舞監前去中山堂技術協調會時,場地技術單中,在燈光需求方面有個選項寫著「一般音樂會」。沒錯,就是那個只有區分「入場、開演的三明三滅、演出」三種狀態的模式。即便古典音樂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可否認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還是有一定距離。因此,怎麼幫助一般觀眾去接...

《前導訊號》關於裝置製作
承接著連續兩篇的音樂介紹,又回到了筆者可以隨興發揮的主題『裝置』部份了。不同於視覺的概念,燈光裝置對自己來說是個有經驗但也就只是有經驗的程度而已,說穿了就只是個有執行能力的人。因此這篇會換一種形式,不將重點放在「為什麼今天燈具要設計成方形」這類的問題,而偏向「製作過程介紹」...

《前導訊號》關於音樂之二
承接著上一篇介紹音樂創作人calvin hashimoto的創作理念。這次要來介紹另一位創作人兼本次演出的音響大哥(?)王奕軒(Ricky)。這次演出也是他首次公開創作,這樣的初體驗是透過怎麼樣的心境與想法去完成作品呢?讓我們透過本人的文字來一窺究竟。 創作理念...

《前導訊號》關於音樂之一
每一場跨界組合的製作,都是透過溝通與協調去找出不同思維的創作者之間的平衡,並找出一條最合適這個組合的演出主軸。以這次的演出來說,音樂創作的部分絕對可以稱做是整場演出的骨。 針對這次演出,一共找了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負責音樂創作的部分。接下來的篇幅,將是calvin...